| 医院管理建设前沿 |
|---|
| 医院管理建设前沿 |
站在新起点 瞄准新目标 展望新未来
——武警总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实践 ·郑静晨·郝瑞生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摘 要】武警总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在创建研究型医院过程中,通过明确时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时刻把握国家创新战略发展趋势,时刻遵循武警部队健康战略需求大势等“三个时刻”观念,从加强组织领导,突出管理理念创新;强化学习借鉴,突出自我深化提高;注重人才培养,突出优势学科建设;促进转化医学,突出临床科研提高;统领筹划改进,突出医院整体提高5个方面阐述了探索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实践,指出准确把握医院发展大局,坚持走融合式发展之路,使医院建设跨入研究型医院快车道。
2010年7月29日在全军师级以上医院管理创新研讨会上,总结推广了解放军总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经验做法,总后勤部副部长秦银河出席研讨会并作重要指示。会议提出了在军队师级以上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构想,武警总医院由此被列为全军研究型医院试点单位之一。
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武警总医院认真学习和借鉴军队研究型医院建设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创建研究型医院发展的技术轨道,涌现出多个研究型学科,形成了以肝移植、眼眶病、神经科、灾害医学救援等为代表的8个研究所、6个专科中心,2011年12月被总后勤部列为“全军6所研究型医院之一”,并***批荣膺“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
1 准确把握世界科技态势和国家创新战略,充分认识研究型医院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地位作用,将研究型医院建设纳入医院发展战略
武警总医院是从一所营级医院发展起来的,经过建院十多年的努力,尤其是自2000年之后医院跨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使得一些重点学科在军内外崭露头角。然而,武警总医院虽为武警部队的***高医疗机构,但仍是一所发展中的医院,与全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及一些军区、军兵种总医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当今时代科技发展趋势还不适应。
2007年11月,我院党委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提出了“第二次创业”战略设想,即: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展望新未来。如何保持医院健康、持久、快速的发展?其动力源泉和管理理念是什么?这就是在全军率先推行的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新理论、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一把打开新时期医院建设的“金钥匙”。自2010年起,我院将研究型医院建设纳入医院发展的战略规划,并作为医院在新时期建设的奋斗目标和遵循依据。在创建研究型医院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三个时刻”观念,即:时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态势,时刻把握国家创新战略发展趋势,时刻遵循武警部队健康战略需求大势,从而提高开展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紧迫性和战略性。
1.1 时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态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汇集的景象,对医院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产生了医学遗传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生物医学学科,使基于经验的传统临床医学,转变为现代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方法为基础的生物医学,从而揭示了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为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提供关键的理论依据和新技术标准。另一方面,***近几年转化医学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界的关注和认可,成为世界医学科技研究的一个新的起步点和着力点,被称为医学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特别是“3D打印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对国家治理模式、医院管理决策、组织业务流程、个人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无论是建设“智慧城市”,还是建设“智慧医院”,都将更注重用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所有这一切,就迫使我们必须强化创建研究型医院意识,紧跟时代发展的前进步伐,以适应新时期医学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把医院建设融入到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去。
1.2 时刻把握国家创新战略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伟大的中国梦。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坚决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对于我们医院来说,既是发展需要,也是政治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持续深化医院管理创新,是推进医院发展进步的基本方略。开展研究型医院建设,就是通过优化整合医院的医疗和科技资源,强化培养大批高素质研究型人才,不断催生医疗新技术、新手段、新成果,不断增强医院临床自主创新能力,以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医学重点领域、重大问题、核心技术,把医院打造成为临床科技创新基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现代化医学科技强国增添力量。
1.3 时刻遵循武警部队健康战略需求大势
研究型医院***先是一种发展战略。研究型医院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以科技带动临床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从开拓规模向提高效益转变,从而落实武警总部***长提出的加强医院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战略部署。随着武警部队的建设发展和医疗保健任务的加剧,作为武警总医院突出担负着两大重要医疗保障任务,一是遂行部队执行重大任务的应急医疗保障,二是面对医疗服务对象疾病谱的重大改变,着力解决慢性病和老龄化带来的诸多课题。当前,在临床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疑难、危重病症,依靠传统的医疗经验和已有的诊疗技术、方法手段难易有效应对、无法根本解决,特别是心脑血管病、肿瘤、代谢性疾病和情绪应激、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所有这些给临床医学带来了全新的课题,必须通过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把“会看病”、“看好病”,“看一般医院看不了的疑难复杂病”,作为研究型医院学科建设的战略基准点。
2 准确把握研究型医院的特点与规律,学以致用、贯穿实际,大胆探索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技术轨道
什么是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医院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开展研究型医院建设?针对这些问题和疑虑,我们先后组织院党委人员和机关人员、学科带头人分批到解放军总医院学习和请教,并结合培养创新精神教育活动,组织全院同志参观北京航天科技中心,认真学习和吸收创建研究型医院已有的成功道路和其他领域的创新经验与做法,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方向、确定目标,下定决心。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2.1 加强组织领导,突出管理理念创新
开展研究型医院建设与发展,关键是医院领导班子形成共识,确定战略方向,科学指导和带动机关和科室,并逐步渗透到全院参与、形成合力。为了增强全院同志对创建研究型医院的认知,我们先后特邀多名领导、专家亲临授课,让大家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问,带着问题寻找答案。针对解放军总医院和我院的实际差别问题,院党委组织大家学习讨论,一一破题,一一得解。我们认为,创建研究型医院,***要需要学习医院创新理念,只有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这才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关键所在。
2.2 强化学习借鉴,突出自我深化提高
解放军总医院于2004年率先提出了研究型医院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这是指导开展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基本依据。在学习和创建研究型医院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解决“怎么办?”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四个构建”。
2.2.1 精神构建。我们认为,精神塑造是一个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支撑,无论是建设学习型医院,还是研究型医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能力。为此,在创建研究型医院过程中,我们***先强调是精神构建,在发扬“抗击非典”、“载人航天”精神和北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的基础上,突出学习北京协和医院精神“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和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精神“忠诚保健、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并牢固树立武警总医院服务精神“官兵满意、百姓放心”,依次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创新发展。
2.2.2 管理构建。政策是医院发展的阳光,制度是医院发展的雨露。研究型医院建设不仅是科研创新,还需要科学的医院管理制度做保证,为此,我们建立了以实现全员、全岗、全过程路径管理,优化决策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监督机制等一整套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和极致化管理。
2.2.3 物态构建。医院环境构造时刻影响、制约着医院发展过程,也是物态化的载体,并渗透到医院的每个角落。面对国家倡导的低碳发展理念,我们自2010起从强化合理医疗、开展资源节约、提高保障效能入手,建立了全员覆盖、全程导航、全面控制的网络化信息系统、精确化制导系统、精细化保障系统和智能化操作系统,实现了“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事畅其效”。同时,加快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建设,实现了影像科室和门诊、病房的联网运行,完成了集成化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创建研究型医院打下了良好基础。
2.2.4品牌构建。创建研究型医院的过程,也是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过程。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我们采取“有合有分、有实有虚”的辩证原则,打造武警总医院的技术特色和品牌优势。在优势学科群建设上,强调“强强联合、各具特色”,如神经疾病研究所等;在针对某种疑难病症问题上,强调“个性化治疗”和“联合治疗”,如肝移植、眼眶肿瘤、老年疾病等;在学科设置上,催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和虚拟学科,如眩晕研究所、心脏病研究所、骨科中心、肿瘤联合治疗中心等。所有这些均以疾病链为纽带,以病人需求为依托,便于开展临床合作与创新研究,优化了联合攻关、集体协作的意识,为推动研究型学科建设创造了条件。
2.3 注重人才培养,突出优势学科建设
在创建研究型医院过程中,我们认为***核心的问题,就是提高医院的能力建设。过去,我们过多强调的是专家、团队的临床能力,一味的将医疗工作视为经验科学或实践科学,强调的是医生的经验积累,往往说的是“有经验就是好医生”,比作是“手术匠”,不管其学历高低、有否创新能力,只要是能做好手术、看好病人,就是“行家里手”、“一把刀”。随着当今医学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临床医学概念改变了,这就是研究型医院的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塑造医院研究型人才、研究型学科团队,追寻的是同时具备“两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即临床和科研并举的创新型人才。要求临床一线专家,不仅知道如何看病、看好病,还能够针对临床问题开展创新研究、指导临床。当今社会被形象地称为“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知识、科技更新的速度快得惊人,新事物、新情况、新知识层出不穷,作为医学科技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这就是研究型医院带来的创新理念。为此,我院在研究型人才培养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3.1建立强有力的学术专家队伍。2008年起,成立了医院专家咨询组,2012年调整命名为专家咨询委员会,之后又建立了全院跨专业多学科的学术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全院临床疑难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临床问题、探讨未知问题和解决疑难问题。
2.3.2 组织开展中青年研究生学术报告会。要求研究生报告自己掌握的***充分、***了解的专业内容,包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新进展或新技术等。利用中午1个半小时,每周组织2~3次,所有中青年研究生进行轮流报告,并对报告的内容和水平进行评比。通过为年轻医生下任务、给压力,促使其加强学习,查阅文献,请教导师,向临床与科研兼备的方向发展。
2.3.3 组织开展院内外的学术沙龙活动。贯彻百家争鸣方针,弘扬“开放、竞争、合作”的科学精神,倡导学术民主,鼓励学术批判,启迪创新思维,开辟了我院学术交流的一片绿地,实现了从“自然孵化”向“主动培育”的转变,为中青年技术骨干走向全军、全国及国际学术讲台创造了“试验田”和“学术平台”。
2.3.4 加大对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国外培养。自2010年起,我院分期分批将18名中青年技术骨干送到国外培养,包括心内、眼科、神经外科、骨科、儿科、妇产科、超声、中西医、肝移植、口腔等十几个学科,分别派往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学习时间为半年至一年。通过国外培训,拓展了其视野,避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不仅使这些技术骨干学到了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国外先进医学院校的科研氛围,为建立研究型学科起到了引领作用。
2.4 促进转化医学,突出临床科研提高
转化医学是一个致力于解决基础研究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严重脱节的医学发展的新模式,其核心是在从事基础医学发现的研究者和了解患者需求的医生、以及卫生工作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集中在基础医学研究向***有效和***合适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模式的转化。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帮助医院构建“临床问题—实验研究—临床治疗”新的循环机制,打造“生物治疗、微创治疗、介入治疗”一体化诊治新技术,让医学研究的目标更为明确,这也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本质要求。几年来,我院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塑造了一大批研究生导师队伍,现有博士、硕士生导师177名。在开展临床转化医学过程中,坚持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体,以中青年研究生为基础,充分利用当今科技信息技术,加大院内外横向协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促进了学科特色的形成。我院自2010年创建研究型医院以来,开展了临床科研课题260项,其中纳入国家、部队和北京地区科研基金课题 68项,获得科研基金扶持5087万元,获得各种科研成果奖84项。
2.5 统领筹划改进,突出医院整体提高
创建研究型医院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为了加强科研而围绕科研的单项工作,而是医院要整体建、全面上,从医院综合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文化塑造、制度保障等方面步入研究型医院的快车道。为此,我们在创建过程中,除了注重加强研究型人才、研究型学科建设之外,并提出了建设研究型病房、研究型护理单元、研究型机关、研究型政治工作、研究型后勤保障等课题,并着手建立相关的建设和考核标准,将创建研究型医院与落实创新型武警部队、创新型军队、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相一致。同时,正确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即注重学习借鉴与抓好顶层设计的关系,强化参考模式与自我深化提高的关系,统筹持续推进与重点阶段突破的关系,勇于重点突破与构建组织体系的关系等,确保创建研究型医院工作的科学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3 准确把握医院发展大局,坚持走融合式发展之路,努力使医院建设跨入研究型医院“快车道”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坚持走融合式发展道路,应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我院实施融合式发展做了一些有益探讨,包括学科融合发展、人才融合培养、科研融合攻关、体制融合管理等,有力的推动了研究型医院建设的进程。具体方法如下:
3.1 加强警地医院协作,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几年以来,我院多个优势学科建设,都是通过“借脑引智”的方法成长起来的。如肝移植中心,是借助天津市中心医院的扶持而打造成功的,两个医院的学科带头人都是全国肝移植知名专家沈中阳教授一手牵引,谱写了警民共建医院合作发展的新篇章,推动了我国肝移植学科技术的发展。我院的神经疾病研究所,是与***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建立起来的,包括了神经肿瘤外科、神经血管外科、神经创伤外科、神经小儿外科、神经干细胞移植科、脊髓空洞症科和神经内科,其中神经创伤外科、神经小儿外科、神经干细胞移植科的学科带头人均来自天坛医院,神经血管外科的学科带头人也是全国著名专家吴中学的亲传弟子。武警部队眩晕病研究所是我院耳鼻喉科与某医疗器械公司合作打造的治疗设备,形成了我院专科特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3.2 跟踪医学科技前沿,强化人才融合培养
我院学习、借鉴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企业合作建立《优势临床专科发展战略项目》的人才培养经验,按照“警民融合、院际结合、优势互补、多边共赢”的原则,我院先后与澳大利亚心脏病研究中心、天津市***中心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知名医院,在优势学科领域开展互派研修生培养计划。同时,我院还专门聘请英国伦敦大学等外教老师来院进行施教,提高我院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对外交流能力。
3.3 开拓院际合作共享,携手科研融合攻关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科研工作向着更高、更广、更难的领域迈进,那种传统的、单打独奏的“小作坊”方式已不可能完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必须依靠集团作战、合作攻关,***大限度地发挥参与团队的集体智慧和资源优势。我院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肩负着灾害医学救援的重任,先后完成了21次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任务,并成立了我国***个灾害医学救援研究所。几年来,我们先后承担了国家、军队和武警部队多项指令性研究任务,其中多项课题由我院作为牵头单位与军内外医院、研究机构、职能部门共同攻关完成的,这也是我们获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秦银河.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在第二期全军研究型医院建设研讨班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9):1-7.
[2]秦银河.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4):1-2.
[3]任国荃.科学管理,内涵建设,推动研究型医院向纵深发展[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2):1104-1106.
[4]李书章.集智研究,融合创新,努力开创研究型医院建设新局面[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2):1101-1103.
[5]王发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成立的意义和使命[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4):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