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管理建设前沿 |
|---|
| 医院管理建设前沿 |
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基本策略探究
——赵国庆
【关键词】 研究型医院 医院科研 医院文化
【摘要】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通过借鉴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有益经验,结合自身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完善、创新,探索出坚持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五位一体、协调并举的发展策略,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为了顺应现代医疗服务模式、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基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我院开展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给予的支持和指导,我院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确立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发展目标,形成了“突出专业特色,发挥综合优势,实现科学发展”的理念。通过借鉴国内开展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有效经验,结合我院实际,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完善、创新,探索出坚持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五位一体、协调并举的发展策略,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现结合我院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对大学附院开展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基本策略进行探究。
1 着力促进医疗服务高水平建设
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要标志,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根本保障,是评估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标准。
2004年,时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的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在我国率先开展了研究型医院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他指出“研究型医院要以完成临床医院医疗工作为基本任务”,不仅能“看病”,并且要“很会看病”,“能看其他医院看不了的病”。这不仅是对研究型医院基本内涵的阐释,更是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客观要求。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全力打造医疗质量安全和优质服务品牌,努力成为诊治疑难重症疾病的区域性中心。
要实现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要在保障基本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医疗技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含金量,从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领先品牌,成为真正的医疗服务高地。
要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医务人员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项目”,重点建设若干项高水平医疗项目,打造新的医疗增长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深入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力争实现全员、全面、全程质量管理,树立质量品牌。
组建若干国际化、专业化、高水平诊断平台。通过开展远程会诊等新医疗模式,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型医学院校合作,建立影像会诊中心、检验会诊中心、病理会诊中心与内镜会诊中心,进一步拓展高水平医疗服务。
2 着力促进教育教学高水平建设
医学教育的***终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是***资源,高层次的医学人才是高水平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建设者,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推动者。研究型医院应始终把培养临床技术与科研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重要任务。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吉林大学多属的第三临床医学院,我院始终将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医学人才作为大学附院的天职,这也是国家、社会赋予大学附院的重要功能和神圣使命。多年来,我院大力推进教学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拓宽学士培养途径,完善培养机制,积极推进全员培训、深造培训计划,通过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出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
2.1 推进教学体制创新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师授课前考核、基本备课、多站式考试等教学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督导组督教、督学作用。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提高外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能力。注重强化研究生导师的责任和作用。建立并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实施目标管理,逐步探索将教学质量与成果纳入绩效考核,并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条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2.3 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加强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组件高水平教研室,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拓展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高水平平台,形成新的人才培养品牌。得益于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010年我院学生代表吉林大学参加***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取得第二名;2012年,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竞赛,取得东北赛区一等奖***名和全国二等奖。
3 着力促进科学研究高水平建设
“研究型医院***根本的特点和要求,是要通过科研创新与临床医疗的有机互动,临床上不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实践医疗水品的整体提升。”
我院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以科研教学综合楼建设为契机,持续加大对科研工作投入力度,搭建现代化高水平科研平台,推进科研成果与临床应用的双向转化。促进科研与医院产业相结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医疗技术产品,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
以转化医学为核心,构建"临床问题 实验研究 临床治疗"转化医学的循环新机制。这里强调的"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对在临床中患者遇到的疑难问题和症状,通过一定探索性手段或方法,达到揭示未知临床问题或临床现象,进而满足或促进患者个性化的全面的健康需求的目的。
加强科研管理创新及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实行科研目标管理,完善科研预算和奖励机制,认真落实科研奖励政策,激发科研创新积极性。监督课题进程及医院奖励经费,配套经费使用情况,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整合科研力量,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队伍。将科研成果作为衡量优秀人才的重要指标,着重培养博士生导师,为重点科室配备科研人员,科研秘书。
建设科研公用平台,建立信息共享空间,打破科室壁垒,完善临床资料的贮备。通过名师讲座、成功案例分析等形式全方面指导科研,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青年医务人员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
4 着力促进医院管理高水平建设
秦银河指出,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是研究型医院管理理念的创新,必须树立三种眼光:一是世界眼光,管理者不能将管理视野局限在医院内部,而应放眼国内乃至世界;二是发展眼光,管理者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密切关注医院管理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动向;三是辩证眼光,管理者要理性看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正负效应,合理使用多种有效管理手段,发挥管理***佳效应。
加强高水平科研型医院建设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构建更为完善的现代化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达到精细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出效益、树品牌。加大管理干部培训力度,建设一支熟悉医院管理,擅于医院经营,用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学习型管理干部团队。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起完善连续的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降低运营成本,建设节约型医院。加强绩效管理,位科室配备兼职财会人员,落实预算目标。进一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制定以贡献率为核心标准,责、权、利相统一的各项分配和奖励政策。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各科室民主管理小组作用,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医院运行的有效监督和科学决策。加强后勤管理,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做好安保及四防安全工作,加强排查与监管,确保医院运营安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推进廉洁教育,树立良好风尚。
5 着力促进医院文化高水平建设
所谓医院文化,就是医院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它是医院的灵魂,是创新的理念基础,是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是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设高水平的医院文化,符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是提升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举措。2011年,我院制定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医院文化内涵,丰富了医院文化内容,为我院全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凝练,我院构建了以白求恩精神为核心,以仁心良术为凝结与具体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文化,形成了协调有力的医院文化建设体系,促进了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发展。
加强医院文化的高水平建设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医院文化的学术传统与医学特色,注重医院文化与大学文化、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有机融合,努力构建:(1)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大力弘扬救死扶伤,使病人如亲人的白求恩精神,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构建和谐共处、诚信相待的医患关系。(2)规范有力的制度文化。不断建立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着力强化对制度贯彻落实的监督,做到有章可循、执行有力。(3)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树立创新理念、激发创新精神、鼓励创新行为,营造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创新文化氛围。(4)科学高效的管理文化。强化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倡导科学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5)爱岗敬业的职业文化。弘扬以院为家的家园精神,树立以爱院兴院为荣,以损院辱院为耻的荣辱观,促进医院与师生员工协同发展。
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是医学进步的客观需求,是医院发展的战略需要,它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奋力前行。纵观我国研究型医院创建与发展历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遇到多少瓶颈,都应坚持一个中心不变,即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即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文化协调并举;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促进医院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医院管理模式从注重规模的粗放经验型向注重内涵的精细专业型转变;医疗服务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参考文献
[1]秦银河.建设研究型i永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5.9(10):1-4.
[2]王延军.论研究型医院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5):403-406.
[3]李书章。研究型医院发展战略的创新特征与建设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01-103.
[4]赵美娟,陈守龙。从哲学视野接的研究型医院之“研究”意味[J].医学与哲学,2012,33(10A):47-50.
[5]李泽平。现代医院文化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