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消毒供应中心新文化建设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柴海荣
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院处理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医技类特殊功能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管科室,工作内涵及人员类别均与其它科室不同。回收、处理并送至临床科室100%灭菌合格的手术及护理用械,是科室的重要职责。
CSSD特色的科室文化是是从医院“大医精诚”的文化中演化而来的,旨在提升科室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同时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工作环境,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CSSD在近年来积极开展科室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总结如下:
一、背景与目标
CSSD工作涉及全院所有科室,压力大、任务繁重、处理的器械从价值几元的普通器械至十几万元的精密腔镜器械不等的复杂情况;人员方面,涉及护理及技工两大类,初始学历从高中自本科不等,来自护理院校、其它科室调入及部队专业等,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为了提升科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科室决定开展文化建设。目标是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个团结、协作、进取的团队,为临床科室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文化建设措施
(一)党建引领文化建设:根据支部设置情况,在科内布置规划“支部工作园地”,按时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及党委、总支安排的其它工作,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引导党员群众爱党、爱国、爱院、爱科、爱家,并为党员政治生日赠贺卡。
(二)科室核心价值观:护理部、院感评推,最终确定了“团结、敬业、慎独、专技、责任”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贯穿于科室的日常工作和服务中,成为全体成员的行动指南。
(三)设置文化长廊:利用科室环境特点,在辅助区设置文化长廊,将各类积极正向的理念张贴上墙,接受无声的“文化熏陶”。
(四)塑造质量文化:遵循医院“提质增效”的理念,结合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特点及要求,倡导“质量永远是首位”的理念,一切工作必须“严把质量关”,将质量检查标准在相应岗位上墙,便于员工随时学习整改科室质控中发现的问题;牢固树立“把手中器械当做自己的宝贝孩子”、“哪怕一根针,也要视若珍宝”的质量理念,不枉临床科室对我们的信任,让临床放心、患者安心!
(五)确保安全文化:培训员工建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主动发现安全隐患的工作理念,牢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一岗双责”、“人人签署安全责任状”的理念,尤其消防警示张贴在大家高频出现的位置,每年两次开展消防逃生演练,消防安全天天查。
(六)节约文化: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水电及洗手用品是无形且易被忽视的消耗,我们倡导的“人走关灯”“节约一滴水、一张纸”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认真执行。防护用品由护士长亲自领取及发放,有效控制了使用量。
(七)建立团结文化:“岗位互助、互相提醒、查漏补缺”,是确保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方,尤其在近几年科室退休6人的情况下,未申请要人,在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八)守护爱心与和谐文化:十几年来,员工个人及双方父母住院(去世),科室由护士长、工会小组长、党小组等代表大家前往探视慰问;老员工退休进行茶话告别;响应医院号召献血、购买爱心柿子及柿饼,护士长还要给予经济奖励。夏天买冰糕及西瓜,冬天买应季的水果。杨玲玲在火车上勇救生病儿童;刘亮扑灭门诊一楼的初期火情;为等候交接器械的老师设置等候座椅;护士长在院领导支持下,利用业余时间为有需求的各科室老师做心理减压放松疗愈,受到一致赞誉。同时,科室也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大家注重身体健康。
(九)精细管理文化:专科、专人器械按颜色、挂姓名牌管理,易于识别并快速查找;制作达芬奇器械操作视频,便于学习。
(十)争优与激励文化:科室设立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成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护士长获优秀护理管理者、模范共产党员、授课比赛一等奖;侯晓晓、杨玲玲、张素彦获河北省护理学会技能比赛个人及团体一等奖,侯晓晓获河北省护理学会演讲比赛一等奖;培养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3名、河北省护理学会专科护士4名,获综述论文比赛二、三等奖各1名;团队获我院建党98周年舞蹈大赛一等奖;张桂兰老师照顾卧病在床的爱人近十年,获“河北好人”荣誉称号,是科室“不抛弃、不放弃”文化持久宣扬熏陶的良好效果。
三、成果与影响
文化建设还对医院的其他科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崔炜副院长曾带队到科室借鉴科室文化的经验,它院参观、进修、专科护士等也争相学习、纷纷赞扬。
四、总结与展望
消毒供应中心的文化建设案例表明,在党建引领下,科室文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科室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科室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未来,消毒供应中心将继续深化文化建设工作,为临床科室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患者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