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守正创新 再启新程 | 河北医大二院举办《临床误诊误治》创刊40周年暨首届太行心血管高峰论坛
群贤毕至,高朋云集。
10月19日,我院承办的《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创刊40周年纪念大会暨首届太行心血管高峰论坛在石家庄举办。全国十余家顶尖医疗机构的60余名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叙四十年学术情谊,共绘心血管防治新蓝图。
本次论坛旨在搭建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对话机制,助力我国心血管事业持续进步。
我院党委书记王贵英教授向《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创刊40周年表示祝贺,对杂志四十年来始终坚守学术阵地,为促进临床思维提升和医疗质量改进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以本次论坛为起点,打造高水平心血管学术交流平台。
副院长于宝海教授介绍了我院在心血管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面的战略布局与成果,表示医院将持续加大投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综合诊疗与科研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特邀嘉宾、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中心主任马新亮教授高度评价此次论坛的组织工作,认为“太行心血管高峰论坛”的设立,为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将有力推动心血管领域的协同创新。开幕式由我院心内科刘德敏教授主持。
学术交流中,首都医科大学刘慧荣教授揭示了“心血管疾病的‘母胎对话’:GPCR自身抗体的跨代密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钰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分别就“心脏复苏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和“大队列发现与临床启示”进行了系统阐述;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闫文俊教授深入探讨了“暴发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免疫机制及干预靶点”,孙阳教授分享了“器官互作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李玉琳教授带来了“缺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见解”等。
专题报告聚焦于心血管疾病的深层机制与前沿技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露教授报告了“糖尿病肺功能小细胞外囊泡经淋巴结抽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加重缺血性心脏损伤”的新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杜智勇教授介绍了“功能代谢组学及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探索应用”,李扬教授聚焦于“胸主动脉瘤遗传病因研究”,杜芸辉教授分享了“Krt18:调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抗动脉粥样化的潜在治疗靶点”;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张富洋教授系统阐述了“线粒体基因组表现遗传异常与心力衰竭”的关联等。
论坛内容丰富、节奏紧凑,涵盖多个前沿方向,既有基础研究的深度突破,也有临床转化的实践探索,充分展现了我国心血管领域蓬勃发展的科研活力与协作精神。
我院将持续汇聚前沿资源,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推动心血管学术交流,助力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不断提升。
供稿 |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