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患者版
医院动态

勇闯“生命禁区” | 河北医大二院多学科团队成功为2例极高危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高难度TAVR手术

近日,我院心内一科、麻醉科、心脏超声科、急诊ECMO团队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成功为两名病情复杂且危重的主动脉瓣膜病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坚硬磐石”和“关不上的门”

两位患者分别为“主动脉根部严重钙化”与“单纯性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实施TAVR均为极具挑战性的临床难题。传统的心脏手术评估中,两位高危心脏病患者均被判定为“手术极高危”甚至“手术禁忌”对象。

第一位患者为一名76岁老人,患有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广泛钙化。其瓣膜组织已严重硬化,不仅极大增加了导管通过和瓣膜释放的难度,更存在钙化碎片脱落导致脑卒中的高风险。此外,严重钙化还可能影响人工瓣膜的稳定锚定,极易引发瓣周漏、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在传统手术中,此类患者因心功能差、合并症多,术后死亡率极高,被视为手术“禁区”。

第二位患者则面临另一种极端挑战——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与传统狭窄病例不同,反流患者的瓣膜缺乏钙化支撑点,人工瓣膜难以固定,极易发生移位或脱落。更棘手的是,该患者为极为罕见的四叶主动脉瓣畸形,进一步加大了术前评估、瓣膜选型和术中精准定位的难度,对团队的技术经验与应变能力提出极限考验。

面对两位患者均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困境,TAVR这一微创介入技术成为挽救生命的选择。该技术无需开胸、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仅通过股动脉等外周血管路径即可完成瓣膜置换,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和风险。然而,其技术难度和不确定性也给医疗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场不开刀的“心脏攻坚战”

面对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心脏病,我院迅速启动了以心血管内科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术前评估“侦察兵”:医学影像学科团队对两位患者的主动脉根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参数测量,包括瓣环直径、冠脉开口高度及钙化分布情况等。通过3D重建技术,为手术团队提供了详尽的解剖结构图。

心脏团队“总参谋部”:由心内科介入专家与心外科专家共同主导,围绕“患者最大获益”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手术策略。对于钙化病例,团队深入探讨了防止钙化脱落的方法、瓣膜释放后的处理措施以及如何规避冠脉阻塞风险;针对反流病例,反复推敲最佳瓣膜选择、精确到毫米的释放位置及确保瓣膜稳定性的方法。及时应对突发状况,专家团队制定了详尽的手术A、B方案和应急C方案。

麻醉与护理团队“术中护航卫士”:团队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制定了术中精准的生命体征管理方案,确保在瓣膜释放的关键时刻,精确控制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为介入操作创造最佳的“时间窗口”。

重获“心”生:多学科协作缔造生命奇迹

手术当日,导管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我院多学科团队(MDT)成员各司其职,以精准的配合与高超的技术,共同奏响挽救生命的“心”乐章。

在严重钙化合并横位心的超高危患者手术中,团队创新应用SNARE导管牵拉技术,有效改善输送轨道的同轴性,确保人工瓣膜顺利抵达目标位置。同时,团队选用在处理重度钙化病变中具有优势的VenusA瓣膜系统,显著降低了瓣膜膨胀不全、移位及冠脉受压等并发症风险,为手术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在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合并四叶瓣畸形患者手术中,团队依托术前CT三维重建提供的精准数据,精心选择带有外裙边设计的TaurusOne瓣膜,以尽可能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瓣周漏。在释放过程中,术者凭借毫米级的精细操控和多年临床经验,将人工瓣膜精准锚定于“黄金区域”。术后即刻经食道超声确认:人工瓣膜位置完美,反流完全消失,且未对心脏传导系统造成影响。

此前,我院曾成功为一名高龄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高难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本次两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现了我院在心血管急危重症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和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的显著优势,为更多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危重患者,开辟出一条通往新生的“生命通道”。

供稿 | 刘德敏 张光明

点击量:73
编辑:宣传部 刘阳
2025-09-28 18:33:43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