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话健康 | 秋分节气赶走“悲秋”小情绪

入秋以来,就诊的情绪睡眠障碍的患者人数明显上升,其中不乏一些正在上学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患者。其实,秋冬季节,也是“情绪病”的高发季节。有的人一到秋冬季,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疲劳,甚至胸闷气短等症状,此时就要警惕季节性情绪失调的发生。
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是情绪失调的一种,通常发生在秋末和冬季的一种感情的或情绪的失调。我国约20%的成年人受季节性情绪失调的困扰。
SAD的主要症状
精神上:易疲劳、精力减退、嗜睡或失眠、食欲改变;
情绪上:情绪低落、或焦虑不安、产生消极想法;
身体上:头痛头晕、胸闷气短、部分出现记忆力、反应力下降、活动减少等。
1、更年期女性、孕产妇、老年人、部分学龄期儿童;
2、性格内向、敏感、感情脆弱的或原本就患有情绪障碍者;
3、恰巧在秋冬季节遭遇心理应激事件,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
4、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和缺乏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
5、生活饮食不规律者。
1、增加户外活动及光照时间,在天气晴好时多出去走走,既能欣赏美景、放松心情,又能接受阳光照射,调节激素分泌;
2、增加运动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情况培养可以坚持下来的运动,可以锻炼的同时,缓解压力、平复情绪;
3、学会时间管理,感觉生活、工作压力大,状态不好时,允许自己慢下来一些;
4、学会寻求支持,向亲人、朋友倾诉寻求帮助,必要时到专业机构就诊。
怀一颗清净的心看世界,行走于天地间,那处处都是美好。
万事万物都在人心里,只要人的内心不萧索,处处皆是旖旎风光。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神经内科、精神科执业医师,国家卫健委认证心理治疗师。2012 年于日本信州大学老化适应医科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长期专注于神经精神领域的非药物诊疗技术。如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睡眠监测、精神科量表评估、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擅长运用药物、神经调控技术、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长程诊疗评估方案。
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认知障碍、痴呆及精神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主观记忆及注意力下降,震颤、抽动等不自主运动,头痛、头晕、心悸等各种躯体不适等。
资料来源 | 心身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