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二院承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学分会2025年会暨华夏胃肠外科论坛
9月12-13日,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学分会主办,我院承办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学分会2025年年会暨华夏胃肠外科论坛在古城正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同仁齐聚一堂,共商学科发展、共话医学未来。




河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于树江、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汪欣教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王晓民教授,我院党委书记王贵英教授分别致辞。

中青年论坛围绕腹腔镜直肠周围筋膜标志的临床应用、开腹与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的技术互补、盆腔肿瘤多脏器切除与功能重建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展现了新一代外科医生的学术思考与临床探索。来自北京、广州、郑州等地的专家介绍了双镜联合在胃肠肿瘤中的应用、消化道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诊断、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关键外科技术。报告内容紧扣临床实际,具有创新与前瞻性。

主旨论坛上,北京协和医院肖毅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直肠癌术式优选中的潜力。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杜建军教授从临床出发,探讨了腔镜胃癌手术在理论与技术上的创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付卫教授则结合临床问题,介绍了肠道菌群与代谢紊乱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我院王贵英教授围绕结直肠肿瘤的创新研究提出了前瞻性思考。中国医学科学院刘骞教授对《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5版》进行了权威解读。

结直肠肿瘤专场聚焦机器人技术和极限保肛手术的临床实践。来自浙江、辽宁、黑龙江等地的专家分享了机器人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并从盆底解剖进展角度提出新的手术技巧。山东、河南等地的专家则结合临床病例各抒己见,既交流了技术经验,也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胃、小肠肿瘤专场围绕指南更新和精准手术展开。中日友好医院周雷教授解读了最新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为国内临床提供了对标国际的参考。江西肿瘤医院易波教授分享了半离断自牵引食管空肠吻合术的经验,展示了术式改良在全胃切除中的价值。来自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的专家重点介绍了机器人胃癌手术的临床探索与技术提升,北京大学金珞教授总结了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新进展。报告紧扣临床,既有国际经验,又有本土实践,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

胃肠疾病综合诊治专场展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色。论坛以一场关于“沟通的艺术”的演讲拉开序幕,强调医患交流在临床中的重要性。随后,中国医科大学周建平教授分析了胃肠肿瘤患者肌少症对预后的影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继新教授介绍了结直肠癌病理诊断与分子标志物检测的新共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永恒教授则带来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营养支持是本场另一大亮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武颖超和安琦教授分别介绍了围术期高血糖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新策略和全程口服营养管理的新模式。与会专家在讨论中强调,多学科协作和综合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大会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充分展示了我国胃肠外科在临床技术、科研创新和多学科融合方面的最新进展。
文字 | 苏彤 马洪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