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患者版
医院动态

节气话健康 | 处暑轻松应对秋乏 精神饱满过秋天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

最近不少朋友问:“医生,我总睡不够,上班盯着电脑就眼皮打架,是不是生病了?”别担心,这大概率是“秋乏”表现,它不是病,而是身体换季的正常反应,但如果调理不当可能会加重疲劳影响健康。

秋乏是身体在“自然过渡”。夏天身体为散热,毛孔张大、气血外涌,消耗比较大;秋天气温下降,毛孔收缩,气血从“外放”转“内收”,就像机器切换模式需缓冲,这就是秋乏本质;身体回收能量、修复夏季的消耗,是正常生理调节。有人秋乏轻、有人症状重,关键在是否做好“换季衔接”。

3个调理误区要避开:

误区1:困了就多睡,越睡越累。

成年人每天睡8小时即可,超过会让大脑“过度休眠”,血液循环变慢使人感觉到更累。正确做法是每天晚上10:30睡觉,天亮即起,让气血随昼夜节律运行。

误区2:盲目“大补”,羊肉、人参猛吃。

秋天需补但要“平补”,忌大温大燥。夏季残留暑湿未清,过量吃热性食物容易上火、便秘。山药、莲子、百合、梨等平和食材更合适,润燥又不加重湿热。

误区3:过早穿太厚,裹得严实。

过早穿太厚易出汗,毛孔反复开合更易感冒,还会阻碍气血运行。“秋冻”要“薄衣渐加”,随气温增衣,保持后背不寒、手脚不凉即可。

最后记住口诀:早睡早起顺天时,清润饮食忌大补,轻衣慢添常动步,晒晒太阳心舒服。顺应秋天“收敛滋养”规律,就能轻松应对秋乏,精神饱满过秋天

裴丰 中西医结合内科

擅长

采用中医药结合西医、针灸、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各类杂症,对心血管、呼吸、消化、妇科、内分泌疾病有独特见解,并且擅长养生康复防治多种慢性病的防治。

简介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针灸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分会委员。

仲景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

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双心专业委员会委员。

资料来源 | 中西医结合内科

点击量:108
编辑:宣传部 李晴
2025-08-23 18:05:18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