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校园急救 | 河北医大二院刘海涛团队到东南实验中学开展“黄金4分钟”心肺复苏实战教学

“手臂垂直、用力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 在石家庄市东南实验中学的培训现场,老师们化身“急救学员”,在我院麻醉科刘海涛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急救知识。这场以“黄金4分钟”为核心的心肺复苏(CPR)与AED实战演练培训,通过“理论+演示+实操”的全方位教学,让急救技能从医院走进了校园。

东南实验中学的培训是我院麻醉科急救普及行动的缩影。 自2024年4月以来,我院麻醉科携手《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以专业力量点燃全民急救热情。先后开展了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和教师发展中心的技能提升活动、石家庄市第48中学专项培训活动、省气象局职业安全赋能活动、“时光抽屉”木工房民间科普实践活动等,累计完成培训12场次,培训人员1200余名,考核通过率100%。麻醉科团队以“专业硬实力+创新软模式”,为我省急救事业发展增砖添瓦。



该团队现有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9名,配备了模拟教具31套和AED等训练设备。在培训中,该团队对学员均进行“一对一”指导,让学员真正掌握急救技能,成为关键时刻“冲得上、拿得出、救得了”的急救力量。

当前,我国心脏骤停院外存活率不足1%,公众急救能力普及不足。研究表明,未经复训者3个月后技能遗忘率超过70%。该团队摸索出了学员培训的“3-6个月复训”机制,通过“理论奠基+模拟实操+定期复训”的三维体系,破解“学完就忘”的难题,让急救技能成为每个人的终身储备。


心脏骤停的倒计时不会为任何人暂停,但我们可以用双手为生命按下“重启键”。我院刘海涛团队主动作为,承担了若干急救培训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更多教师、职工和普通市民会成为急救的“第一响应人”,社会急救网络将更加紧密,更多生命将重燃希望。
文字 | 孙娜 张钊
编辑 | 李晴
审改 | 陈世文 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