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患者版
教学动态

关于新学期上课时长调整,你需要知道的都在这里

为落实上级关于“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等系列文件指导精神,推动课堂教学革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务处经过近一年的调研论证,并结合我校实际形成了关于调整时长、作息和在中山校区进行教室轮转的方案,并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长办公会通过,拟在下学期实行。关于方案有哪些需要我们知道呢?让我们一起来看。

一、关于方案形成前的调研情况

调研了27所省外医学类院校每节时长,16所院校为40分钟,上午均安排5节课;征求了校内21个二级单位意见,19个单位同意将授课时长压缩为40分钟;同时也通过学生会征集了部分学生和家长意见,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表示理解和支持。

二、新作息时间安排(40分钟/节)

新作息时间说明如下:

1. 上午上课时间为8点,一共5节课,节次为1-5节,第2-3节之间大课间20分钟,4-5节之间取消课间,其他节次之间课间10分钟。

2. 下午上课时间冬季为2点,夏季为2点30分,一共4节课,节次为6-9节,节次之间课间10分钟。

3. 晚上上课时间为6点30分,一共4节课,节次为10-13节,节次之间课间10分钟。

三、方案实施后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整授课时长,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线上的学习,便于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便于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加大自主学习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授课时间的压缩,倒逼教师教学改革,推动优化授课内容和改进授课方式方法,精准对接教学目标,提高课堂上教师讲授和同学们学习的效率。

3.有利于减少业余授课时间。

我校实验课每次3节或4节,独占半天时间。改为每节40分钟后、上午可以安排5节课,能够提高时间利用率,大幅减少了师生晚上和周六日业余时间上课次数。

4.有利于合理安排作息。

新的作息时间表,尽量避免了对学生的学习、作息习惯的冲击,上午保留了2-3节的大课间,并将第4-5节连上,以保证以往的12:00下课。下午较以往下课时间提前40分钟,晚饭时间较以往大幅延长,晚上较以往下课时间提前40分钟。

四、关于方案实施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1.部分特殊课程的实验课时间无法压减的问题:将该门课程的实验课单独区别对待,单独安排实验时间,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2.部分教师40分钟时长不能完成授课内容的问题:前期已经下发通知,要求教师做好充分准备,转变教育理念,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帮助者。各教学单位已经就本科教学标准和执业考试大纲进行了讨论,主动进行了精炼优化授课内容、调整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效率的准备。在所有课堂上,要求使用“雨课堂”、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新兴教学技术,在微信群中建班上课,做到课前有预习作业推送,课上有实时互动问题,课下有作业。给学生搭好学习新知识的“脚手架”,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上下功夫。

3. 部分同学上午学习压力增大的问题:在教学安排上,尽量减少对学生原有作息和学习习惯的冲击,比如:在作息安排上,上午保留第二节与第三节间20分钟的大课间,上午大多数排的还是四节课,原是12点下课,现在是11:20提前下课了。

上午课表安排五节的课程,我们尽量安排了2节理论加3节实验或2节专业理论课加3节通识教育课(如社科类课程),使同学们课堂学习驰张有度。

4.部分同学不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问题:

(1)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加大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加线上教学资源,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课堂上,增加“雨课堂”等新兴教学技术,在微信群中建班上课,做到课前有预习作业推送,课上有实时互动问题,课下有作业。将部分课上内容放到课外学习,适当布置一些小组作业或者个人作业,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做出反馈及评价。使学生养成课上课下互补,线上线下相助的混合式教学学习习惯。

(2)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训等训练活动:如:开展文献检索实践、临床研究方法等课程或进行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开展大学生实践技能练习及早临床活动。

(3)充实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各种集中讲座,如:专业学术讲座、心理课堂、学业指导、考研指导、就业指导、思想引领讲座。开展素质拓展提升、社会实践锻炼、公益志愿服务和自我管理服务等各类文化活动。

5、中山校区教室轮转问题:

(1)上课找教室困难问题:增加向学生班发放课程表、教室安排表的数量,方便学生根据课程表确定上课教室名称、根据教室安排表找到上课教室的位置。同时在东教学楼一层,利用LED屏发布教室安排表,方便学生实时掌握教室所在位置。

(2)自习场所问题紧缺问题:利用新建图书馆二千多个座位,引导学生在此自习,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并采用教室集中区域(如:东教学楼)开放,教室分散区域关闭的统一管理教室模式。

6、适时召开各层次主题座谈会,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举措。

点击量:3535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