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
新技术新项目

18F-FDG h PET/CT全身肿瘤显像在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一种进行功能代谢显像的分子影像学设备。PET检查采用正电子核素作为示踪剂,通过病灶部位对示踪剂的摄取了解病灶功能代谢状态,从而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但是,PET对解剖结构的分辨不如CT。

所谓 PET/CT,是将PET和 CT两个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PET/CT同时具有PET和CT的功能,但它绝不是二者功能的简单叠加,因为PET与CT优势互补,1+1 >2。PET可以显示病灶病理生理特征,更容易发现病灶;CT可以精确定位病灶,显示病灶结构变化。PET/CT除了具备PET和CT各自的功能外,其独有的融合图像,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变化,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18F-脱氧葡萄糖(18FDG)是葡萄糖类似物,可准确反映体内器官/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水平,因此被誉为“世纪分子”,是目前PET-CT显像的主要显像剂。

恶性肿瘤细胞由于代谢旺盛,导致对葡萄糖的需求增加,因此静脉注射18FDG后,大多数肿瘤病灶会表现为对18FDG的高摄取,因此可应用18FDG PET-CT显像可早期发现全身肿瘤原发及转移病灶,准确判断其良、恶性,从而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此外,通过对心肌、脑组织的18F-FDG糖代谢功能测定,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存活心肌和脑功能性病变,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达到早期防治目的。

PET/CT***选适应证:已知恶性肿瘤原发灶治疗前分期、治疗前放疗靶区定位、治疗后疗效监测、治疗后复发、残余病灶和坏死、瘢痕的鉴别,已知恶性肿瘤转移灶寻找原发灶。

PET/CT的运用使一些隐性的疾病及肿瘤的早期发现、诊疗、疗效监测成为可能,同时对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和特异性诊断方面具有很高价值,PET-CT能鉴别心肌是否存活,为是否需要手术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PET-CT心肌显像是公认的估价心肌活力的“金标准”,是心肌梗死再血管化(血运重建)等治疗前的必要检查,并为放疗评价提供依据。PET-CT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PET-CT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也是诊断抑郁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 癫痫的治疗是世界十大医疗难题之一,难就难在致痫灶的准确定位,PET-CT使这一医学难题迎刃而解。经PET-CT的引导,采用X-刀或γ-刀治疗,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PET-CT也是健康查体的手段,它能一次显像完成全身检测,可早期发现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众所周知,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这些疾病发现越早,病人存活率越高。

目前,PET/CT使用***成熟的是对全身肿瘤的评价。

我们的病例如下

病例一:男,69岁,发现肝占位,行射频消融术后并行穿刺活检,病理示转移瘤,行18F-FDG h PET/CT显像如下:

18F-FDG h PET/CT显像示:结肠肝曲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恶性病变
18F-FDG h PET/CT显像示:结肠肝曲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恶性病变
18F-FDDG h PET/CT显像示:肝顶多发异常高代谢灶,考虑肝转移瘤。
18F-FDDG h PET/CT显像示:肝顶多发异常高代谢灶,考虑肝转移瘤。

病例二:男,47岁,间断后背痛,近几月腹泻、胃胀,体重减轻40余斤,行腹部CT检查阴性,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蛋白芯片示:CA199升高。行18F-FDG h PET/CT显像如下:

升结肠区异常高代谢灶,考虑癌可能性大
升结肠区异常高代谢灶,考虑癌可能性大
右肩胛骨异常高代谢灶,考虑肿瘤骨转移
右肩胛骨异常高代谢灶,考虑肿瘤骨转移
气管隆突下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淋巴结转移瘤
气管隆突下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淋巴结转移瘤
气管前腔静脉后方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淋巴结转移瘤
气管前腔静脉后方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淋巴结转移瘤

病例三:男,55岁,发现左肺占位,行18F-FDG h PET/CT显像如下:

左肺上叶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恶性病变
左肺上叶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恶性病变
左侧第9后肋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骨转移瘤
左侧第9后肋异常高代谢灶,考虑为骨转移瘤
点击量:8639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