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新技术新项目

脑脊液细胞学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对脑脊液细胞形态学进行的研究,相当于对蛛网膜下腔的组织活检,可以很好地反映蛛网膜下腔的病变情况,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了解疾病的病理过程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我院神经内科在国内率先成立了脑脊液细胞学室。近年来,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展了多项新的检查技术、方法,使得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脑膜癌瘤病的诊断居国内领先水平。如通过免疫组化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诊断脑膜癌病,使其诊断阳性率大大增加,并能指导临床医师对原发肿瘤的发现;结合改良脑脊液抗酸染色法、免疫组化发现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的技术及结核分枝杆菌改良PCR技术使得我们科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准确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近,我实验室引进了美国Cepheid公司生产的Gene X-Pert System(全自动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可以在2小时内直接从病人新鲜痰液、冻存痰液或脑脊液等标本检测是否含有结核分枝杆菌及对利福平的耐药性,具有与培养相同高的敏感性,及非常高的特异性,将为临床提供多项可信赖的检测结果,使我们结核病的诊断更进一步。

1.脑膜癌病免疫组化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简介

脑膜癌病是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浸润蛛网膜下腔,而中枢神经系统实质本身无肉眼或显微镜可见的浸润病灶的一类非独立性疾病。为恶性肿瘤的晚期并发症,但也可以脑膜癌病为***发表现,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为脑膜癌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当肿瘤细胞较少或异型性小,有时与脑脊液内炎症细胞不易区分,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是通过不同的抗体标记细胞,以鉴别细胞的组织起源,此法的***大意义在于对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不能肯定为肿瘤细胞的细胞作出鉴别诊断,排除脑脊液细胞学形态上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以减少误诊、漏诊的可能,同时可以鉴定癌细胞的组织类型。常用的有癌胚抗原CEA和上皮膜抗原EMA可提高对可疑脑膜癌病患者诊断的敏感性。近几年来,本实验室对可疑肿瘤细胞进行了吖啶橙染色、CEA和EMA联合检测,此方法快速、廉价,易于操作,对临床脑膜癌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另外,2009年本实验室在省内率先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应用于脑膜癌病的诊断,利用LSCM的细胞CT技术,分别对脑脊液中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阳性细胞进行了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同时观察细胞各个断面和侧面的形态特征及立体结构,使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从平面水平上升至立体水平的观察,达到了定性定位并提高了对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提高了脑膜癌病的诊断率。图 1

图 1
图 1

2.改良脑脊液抗酸染色法简介

抗酸染色法是诊断结核病的方法之一,操作简单便捷,试剂便宜,方法成熟,是临床常用的肺结核检测方法.在脑脊液中发现抗酸杆菌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金标准之一,脑脊液抗酸染色可以直接发现抗酸杆菌,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直接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但常规脑脊液抗酸染色法,对抗酸杆菌的检出率低,严重影响了抗酸染色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而改良脑脊液抗酸染色法在常规抗酸染色方法的基础上,联合离心集菌及应用破膜剂,提高了脑脊液中抗酸杆菌的检出率,从而提高了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对临床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可以应用于临床怀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

3. 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的免疫组化技术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脑脊液中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金标准”,但涂片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阳性率很低,特别是在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后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体内***先出现的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 故结核抗原的检测可以作为结核杆菌存在的直接证据。近五年来,本实验室对怀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PPD抗原、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 (ESAT-6) 和培养滤过蛋白10(CFP10)联合检测,用于结核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诊断,此方法快速、廉价,易于用于临床,此三种抗原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期所分泌的蛋白, 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的免疫活性,可为临床上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4.脑脊液结核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改良PCR法):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把脑脊液中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金标准”,但涂片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培养阳性率较低,诊断价值有限,并且,若能监测其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对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也有相当大的价值。故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研究领域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快速且高敏感的检测出脑脊液中分支杆菌的方法。PCR法是一种快速且特异性很高的方法,现国际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确诊标准中已将此方法包括在内。我实验室开展的改良PCR法即实时荧光定量-巢式PCR法,它结合了巢式PCR的高敏感性和实时荧光PCR的精确定量技术,可快速敏感的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并能对疾病过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精确定量,评价治疗效果,以指导更好的治疗。

5.全自动结核杆菌基因检测及利福平耐药检测

***近我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引进了我省***台由美国Cepheid公司生产的Gene X-Pert System(全自动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它可以在2小时内直接从病人新鲜痰液、冻存痰液或脑脊液等标本检测是否含有结核分枝杆菌及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整个过程在一密闭环境中进行,手动时间短,不超过5分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要求较低,具有与培养相同高的敏感性,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将为临床提供多项可信赖的检测结果。

以下是神经内科实验室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的一些实例:

一、感染系列

(一)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1.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学反应

2.脑囊虫病:脑囊虫病脑脊液细胞学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3.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

(二).致病菌的检测

1.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可见成堆隐球菌,阿利新蓝染色为隐球菌的特染,背景细胞不着色

2.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可见致病菌

3.改良抗酸染色: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病中受结核杆菌破坏***严重的形式之一,常导致高致残率及死亡率。而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仍为世界性难题,找到一种快速,准确的的诊断方法一直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脑脊液培养、涂片抗酸染色及PCR法仍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金标准”,但脑脊液结核杆菌培养耗时长(4-6周),PCR技术假阳性率较高,技术条件要求高,传统抗酸染色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检出率较低,给临床早期确诊带来很大的困难。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在传统抗酸染色基础上进行改良,检出率可达80%以上,为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肿瘤系列检测:

(一)形态学检测

1.脑膜癌病脑脊液细胞学可见肿瘤细胞

2.脑脊液免疫组化染色

针对脑膜癌的诊断,免疫组化染色(CEA、EMA、CK7、CK20)及吖啶橙染色

点击量:15340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