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首页 -> 神经内科 -> 荣誉和成就
荣誉和成就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是国家重点专科和河北省重点学科,于1954年在河北省内率先创建。60年来,神经内科在毛俊雄、白法毅、李春岩、龚淑英等老一辈专家、教授的引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河北省内规模***大的神经内科专业科室,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并享有博士授予权,肩负河北省神经病学专业医疗、教学、科研的重任,在神经内科专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学科发展:

1993年神经内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神经内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神经内科实验室被批准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2001年神经内科李春岩教授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

2001年神经内科被评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及河北省卫生系统惟一的“燕赵特聘岗位”,李春岩教授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批“燕赵学者”。

2010年神经内科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单位。

2010年神经内科被评为国家卫生部药理基地。

2012年神经内科被授予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

李春岩院士是神经内科专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多位专家、教授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及脑血管病学组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学术成就:

1971~1990年,白法毅、高玉林主持河北省科技厅课题《河北省格林-巴利综合征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病学与病毒学研究》,使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

1994年,李春岩主持的《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其病原学研究》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李春岩主持的《急性运动性轴索型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其病原学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河北省医学行业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也是全国神经病学专业***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2000年,台立稳等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部分子课题研究,取得较好效果。

1998年,郭力等主持的《GBS患者血清抗空弯菌LPS抗体检测与致动物模型神经轴索损害的实验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李春岩主持的《气管套管对气管壁压迫的实验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郭力主持的《格林-巴利综合征两种亚型与HLA-Ⅰ类和Ⅱ类基因分型的关联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长玉主持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电生理分型、诊断标准与康复评定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李春岩主持的《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患者血清对培养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影响》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檀国军主持的《穹隆下器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张祥建主持的《炎症反应与脑出血后脑损伤和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贺丹主持的《脑出血血肿灶周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田新英主持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空肠弯曲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张祥建主持的《脑出血后脑损伤机制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新策略的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郭艳苏主持的《大鼠室管膜上皮的区域性超微结构特征》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张祥建主持的《脑梗死后脑损伤机制的系列研究与临床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刘亚玲主持的《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发病机制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王维平主持的《实验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探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至2013年,科室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1项、国家攻关性科研项目3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项,科技部“十一五”子课题2项;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重大疾病和常见病预防治疗研究专项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30项、省博士研究基金科研项目1项、省重点科研项目2项、省教育厅博士研究基金科研目项1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30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省卫生厅科研项目58项、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5项、省攻关性科研项目6项、省追踪性科研项目4项。

神经内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多项。研究成果在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400余篇,其中SCI论文84篇。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