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患者版
专业介绍

消化内科专业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专业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省内***早的消化专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层次合理的高水平消化疾病诊疗与科研队伍。在医院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全科人员努力进取,临床与科研并重,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目前发展成为一所集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河北省消化系病临床与教学基地。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拓展消化专业临床工作范围,深化专业科研层次,扩大对外交流与课题协作力度,拥有省内和国内多家大中型医院业务协作网络,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平台会诊及联合课题研究。承担我省消化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疑难重症诊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指导与救治等任务,临床业绩逐年提高,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为我省消化专业临床与学术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作为河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得到了省内、国内同行的认可。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条件

消化内科设置有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科病房(消化一区、消化二区、东院消化科)开放床位192张,消化内镜中心,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

消化实验室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组织病理实验室、细胞分离实验室、细胞培养室、中西医结合实验室、高效液相实验室、慢性肝病实验室等。研究室总面积达1000平米。环境、室内装修及仪器设备符合相关要求,有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能有效向医院内外开放,较高水平的满足了医院医疗、教学及科研的需要。

我科承担众多医疗、科研及教学职责,为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研究室(1983年);硕士研究生授权点(1986年至今);博士研究生授权点(1996年起);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1997年成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起);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2000年);河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997年至今);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998年至今);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至今);河北医科大学强势特色学科专业(2004年至今);河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至今)。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2010年至今)。2007年成为***批“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8年成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河北培训基地)”,肩负医疗、教学、科研和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等重要任务。

2、病种

主要包括:

(1)慢性肝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肝衰竭。

(2)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3)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

(4)各种原因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如胆石症、胰腺癌、胆管癌等。

(5)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能够行小肠镜明确小肠出血病因。

(6)消化性溃疡,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7)不明原因腹痛。

(8)功能性胃肠病,如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

(9) 胆石症,尤其是胆总管结石内镜微创ERCP治疗。

(10) 慢性胃炎。

(11) 消化系肿瘤的综合治疗,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

(12) 消化道异物的内镜治疗。

(13) 贲门失迟缓症的内镜治疗。

(14) 胃石症。

(15) 消化道粘膜下肿物,如食管平滑肌瘤、胃间质瘤等。

(16) 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与内镜微创治疗。

(17) 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患者,如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

3、设备情况

近年来,学科建设飞速发展,目前科室拥有先进消化内镜共60条,包括胃镜35条、十二指肠镜4条、结肠镜18条、超声内镜2条、小探头超声10条、小肠镜1条、高分辨率消化道动力检测系统1套、B型超声2台、分子生物学设备(PCR仪和低温高速离心机)、低温冰箱、倒置荧光显微镜、多功能酶标仪、细胞培养箱、病理设备(切片机和图像分析系统)和紫外分析仪等,设备完好使用率很高。

二、人才梯队

1、学科带头人情况

姜慧卿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内科学)带头人,在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纤维化的研究和消化系疾病的内镜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承担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 20余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2.学科骨干情况

张晓岚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对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炎症性肠病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内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冯志杰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擅长胃镜、十二指肠镜、肠镜、胶囊内镜和超声内镜等内镜诊疗技术。现任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3.人才梯队结构合理

消化内科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共35名(另有返聘老专家3名),护士68名,技师2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6人,住院医师10人,硕士以上学位占97.1%,具有博士学位19人(54.3%),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护理结构、素质符合医院整体护理规范要求,护理队伍实力雄厚。高级技术职称1名,中级技术职称31名。护士本科以上学历占83%。组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河北省领先水平的一流消化病医护队伍,能够处置各种消化系疾患,尤其在慢性肝病、消化内镜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高的诊疗技术水平。

近五年来学科多次派送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外、国内学术机构培训,其中包括美国洛杉矶雪松西奈山炎症性肠病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每年派遣年轻医师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如上海长海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协和医院等。另外,有多名护士先后在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

三、临床绩效

目前科室拥有床位192张,分为3个病区(包括我院东院区消化科),年住院人数3000人次以上,年门诊量达8.3万人次,年胃肠镜诊疗1.7万人次。几年来,本科无重大医疗技术差错、事故。甲级病历达90%以上,乙级病历10%以下,无丙级病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率98%以上,病床使用率常年达130%以上。

在医院相关科室的领导监督下,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包括胆管结石、大肠息肉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科室安排1名医师专门负责,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临床路径。

同时,在我院率先开展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结合消化内科具体临床护理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成为我省优质护理、优化医患关系的窗口单位,并在省内大力推广。

优势项目及引进新技术项目:

(一) 优势项目:

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及组织粘合胶注射术)

2.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

3. 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内镜下扩张与支架置入术

4. 慢性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诊疗(ERCP)

5. 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肝病诊断及指导治疗

6.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7. 开展多项国内先进内镜技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胆胰管结石碎石、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胆管金属及塑料支架置入术;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全层切除术(EFR)。

8.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

9. 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药物性肝损伤的诊疗

10. 肝囊肿、肝脓肿、肝癌的介入治疗

11. 消化道肿瘤的化学治疗

12.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

13. 胆瘘的内镜介入治疗

14. 消化道动力检测

15.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诊治

(二)国内先进:

1. 超声内镜技术,包括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

2. 小肠疾病的胶囊内镜及小肠镜诊断

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治疗,如ERCP、超声内镜引导下胆管穿刺引流

4. 内镜隧道技术,包括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和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

(三)省内地区领先(除优势项目外,还包括以下项目):

1.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 肝炎的病因诊断:乙肝病毒YMDD、前C区变异;丙肝病毒分型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血清学联合检测

3. H. Pylori检测:13C-HP、14C-HP检测,H. Pylori培养

4. 食入物变应原筛查

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6.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

7. 胆胰管结石碎石、取石术

8. 鼻胆管引流术;金属及塑料支架胆管植入术

9. 24小时食管胃内pH检测

10. 消化道异物取出术

11.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

12. 内镜下胃石碎石术

13.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

14. 经皮经肝穿刺胆系造影及引流术

15. 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止血治疗,如钛夹止血、氩离子血浆凝固(APC)止血术

四、科研状况

(一)发展方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已经建立了系列、稳定、连续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以临床研究和临床基础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目标明确,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稳定的系列课题研究。

1. 慢性肝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肝纤维化发生机制、肝硬化腹水发生机制、肝硬化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和肝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2. 消化系病内镜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消化系癌早诊早治的研究、胃肠疾病内镜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治疗、消化道管腔狭窄扩张与支架置入术、胰胆疾病的超声内镜介入诊疗和消化道黏膜屏障机制研究。

3. 慢性胃病发病机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和提高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的研究。

4.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主要从肠道黏膜免疫、黏膜屏障以及肠纤维化等方面,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做出了深入的探讨研究。

(二)科研水平

1.承担课题及其资助情况

消化内科2010年-2014年共承担课题5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自然基金课题6项,5年来累计科研经费800余万元

2.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2010年-2014年,消化内科共获得成果奖励8项,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3.论文和专著

2010年-2014年,消化内科共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30篇。2010-2014年共编写专著10部。

4.成果推广

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防治研究》,该成果在省内外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成果应用后明显改善了慢性肝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也减少了医疗消耗。推动了慢性肝病诊治策略的发展,惠及广大慢性肝病患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6人、硕士研究生50人和多名青年医师。发表在J Hepatol的论著影响因子高达9.334。论文被Nature系列等国际著名杂志引用50余次,累计他引达406次。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后被多次邀请参加美国消化疾病周(DDW)和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

五、教学水平

1.临床教学

目前消化内科聘期内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正在培养的研究生90人,近5年来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数150余人(含在职研究生),近五年承担本、专科生教学、见习、实习学生1000余人,培养消化内科专业进修生50余人。

根据消化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习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习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和方案。满足实习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临床综合训练、科研和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同时,能满足完成校内实习、研究生培养等教学任务的要求。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消化内科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下设消化内科门诊、病房、消化内镜和河北省消化病重点实验室等实习基地。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在保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科研项目服务等方面保障共享。

2.继续教育

学科每年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包括河北省消化内镜学术会议和河北省消化病学术会,吸引全国2000多名消化内镜和消化病专家学者参会,在向专家学者学习消化病和内镜诊疗新技术、新知识的同时,也向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展示了我科的消化病和消化内镜诊疗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

六、药物临床试验

自1999年成为我院***批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认证专业以来,20名医护人员先后参加国家级或省级GCP培训,成功完成了大量临床药物试验,积累了丰富临床研究经验。并在机构领导下,有条不紊、逐步推进自身建设:

(一)健全了组织结构

在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领导组织下,从科室内选拔医护业务骨干8名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并根据不同试验要求与试验目的,随时增加有关人员。

(二)完善了规章制度

专业组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医院基地的具体规定,制定了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设计规范及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工作的程序化及新药临床试验的规范化。

(三)培训了技术力量

鼓励科室医师、护士进行国家级及院级GCP培训,学习药物临床试验有关知识及操作规程,重点是新药临床试验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确保了新药临床试验的顺利进行。

近年开展的项目

(1)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 Efficacy and Safety Trial of Linaclotide Administered Orally for 12 Weeks to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IBS-C)。

(2)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评价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十二指肠、胃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3)一项随机、双盲、独立第三方不设盲、活性药物对照、平行分组、多中心试验,与山莨菪碱(654-II)10mg相比,评估百舒平注射液20mg(肌肉注射)治疗急性胃或肠痉挛样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虚秘症)有效性和安全性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