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患者版
省医学重点学科: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情况

省级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情况:

1.病理科:张祥宏,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肿瘤杂志》副总编辑、《中华病理学杂志》副总编《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副总编辑、《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卫生研究》等19个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真菌毒素在恶性肿瘤发生中的致病机制研究以及上消化道癌病理研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10余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收录于Int J cancer、Cancer letter、Arch Toxicol等杂志上。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真菌毒素在恶性肿瘤发生中的致病机制研究

从现场病因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致癌物检测、实验室真菌毒素的致病机理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系列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在国内具有鲜明特色的肿瘤真菌病因研究方向,初步揭示了河北省肿瘤高发区常见食物污染真菌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了AFG1和杂色曲霉素等经口暴露可诱发实验动物肺腺癌的发生。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赭曲霉毒素等真菌毒素致病致癌机理方面。此外研究工作也涉及肺腺癌的耐药机制方面。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因及病理研究

坚持肿瘤现场防治研究工作30多年,通过现场调研和大人群长期随访揭示了河北省胃癌高发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以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依据河北省上消化道癌高低发区大数据资料,发现食管胃交界腺癌明显上升而远端胃腺癌发生比率逐渐下降趋势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人群上消化道癌发生部位的重要变化,为上消化道癌的有针对性防治奠定了科学基础。此外,在国内病理界较早提出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及食管胃交界腺癌病理诊断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执笔撰写了中国《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和食管胃交界腺癌病理诊断共识》和《胃肠道腺瘤和良性上皮性息肉的病理诊断共识》。目前研究主要涉及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发展相关机制方面。

2.眼科:马景学,德国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工作经历:1996年归国后加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河北省眼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百千万”科技第一、二层次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眼科学会前任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会顾问、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眼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河北省眼视光技术学会理事会会长,河北省医学会理事会理事。担任《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11个眼科专业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经历:目前主要从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多种玻璃体疾病、视网膜血管病、黄斑疾病、视网膜脱离等有深入的研究。(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以及河北省重大医学科研课题、跟踪项目等多项市厅级课题;(2)在国内外眼科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文章40余篇;(3)研究成果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河北省医学科技奖多项;(4)已培养毕业眼科硕士39名,博士15名;(5)除医学工作之外,注重医学人文与医疗管理研究,多次在全国眼科大会做医学人文与医疗管理大会专题报告。

3.心血管内科:崔炜,男,1964年1月生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198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1988年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参加工作。199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留学日本,任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循环器内科特别研究员。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河北省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

现为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医师协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临床荟萃杂志总编辑,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罕少见病杂志副总编辑,临床心电学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血管杂志及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编委,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六届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普通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第六届河北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0年度河北省质量标兵,2003年度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1次。

自1988年工作以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5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在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心电图估测左心功能、二尖瓣狭窄评价方法及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电子束CT评价心室功能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冠心病患者肾动脉狭窄、冠状静脉堵塞动物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工作,在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及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方面具有较深造诣。

4.神经外科:焦保华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留校后一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1993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1995年赴日本大分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修。1999年在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肿瘤研究室学习。曾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外科主任,神经外科教学研究室主任,河北省心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河北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河北省医学分会理事,河北省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石家庄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微侵袭学组委员,中国颅脑创伤培训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编委。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115篇,其中28篇被SCI收录。获得中华医学会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二项,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五项。承担卫生部科技中心合作课题二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三项,省科委、卫生厅、省教委重大科研课题四项。主编《神经胶质瘤--基础与临床》、《颅内肿瘤》、《脑卒中》专著三部。参编《临床应用神经解剖学》、《神经外科学》专著两部。1998年开始招生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2000年建立河北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点,2005年建立神经外科临床博士后流动站,指导博士后研究生进行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自1999年担任研究生导师以来,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研究生20余名。主要从事脑胶质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是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成员,组建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脑胶质瘤诊疗中心,致力于脑胶质瘤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的研究。

5.神经内科:张祥建教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高端人才,河北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河北省血管稳态重点实验室主任,北院区神经内科行政主任。

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学术成就奖获得者,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委会副主委兼毒损脑络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脑心同治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学组成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长,河北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发表文章320篇,其中SCI论文92篇,主译《神经病学》,主编《实用神经内科诊疗学》《脑血管病》,参编著作10余部,参与撰写脑血管病诊治指南1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目前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级重大课题6项。

6.消化内科:姜慧卿,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消化病实验室主任,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曾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并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常委、消化系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副组长、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河北省消化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胃肠病学会会员等社会职务。任《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特邀编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审稿人及《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是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重点学科跨世纪人才、河北医科大学学术带头人。获得第十届中国医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已完成省级课题6项,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9.334 (Journal of Hepatology)。主编或参编 《内科学》、《诊断学》和《临床肝病学》等医学专著 16部。

7.医学检验科:史敏,主任检验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理学博士,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临床检验学教研室副主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秘书。在一线从事医学检验、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综合检验诊断、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及相关基础研究,承担河北省及周边地区血液病细胞形态学疑难诊断的会诊工作。曾于2014年赴美国OHSU病理科访学进修,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承担河北省科技厅及河北省卫计委课题项目多项,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卫计委优秀医学科技成果进步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多部。

8.小儿外科:李索林,河北医科大学外科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卫康委内镜专业技术委员会小儿内镜外科专家组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及内镜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河北省出生缺陷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还担任《临床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和《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中华临床实用儿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198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留校在第二医院外科工作,1993年晋升主治医师并师从我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李振东教授专攻小儿外科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教授并担任小儿外科主任。从事小儿外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来,曾先后赴北京大学高级腹腔镜学习班、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和法国斯哥拉斯堡国际微创外科中心接受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掌握或熟知小儿外科各专业先进医疗技术,对危重先天结构异常复杂畸形及疑难杂症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尤其在小儿腔镜外科诊治方面技术全面,20年来开展腔镜手术100余种。近年来研发开展单孔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新技术十余项,包括经肛门直肠内镜辅助拖出巨结肠根治术、单孔脾切除、右半结肠切除、睾丸固定、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肾盂输尿管成形、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等手术。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和ISTP收录20篇,腹腔镜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译著等)30余部。获各种科技奖励10项,省部级以上5项。2006年起受聘香港大学客座教授作为香港余兆麒医学发展基金首席专家在港澳及大陆进行小儿微创外科手术技术推广与普及,曾受邀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苏州大学儿童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国内知名小儿外科中心作学术讲座及重要手术演示。

结合我院的综合实力和小儿外科、产科的重点学科优势,先后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重点支撑项目《重大出生缺陷筛查和遗传病防治研究》子课题“严重结构异常筛查、微创化诊断和治疗规范研究” 和国家卫计委重大公益专项“小儿腔镜诊断治疗先天畸形技术规范、标准及新技术评价研究”项目资助,将出生缺陷诊疗所涉及的产前筛查、产前咨询、分娩、出生后评估抢救、转运和治疗成立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出生缺陷产前筛查、生后救治”医疗团队,已成功实施诸如先天性膈疝、消化道畸形等产前诊断和出生时微创化救治,从而提高了严重结构异常病儿的救治成活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牵头制定七项相关先天结构畸形诊疗指南和两项专家共识、并编辑出版《小儿腹腔镜手术系列》音像教材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一五”重点音像出版规划《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项目, 2017年《小儿消化道畸形基础及治疗技术创新研究及推广》获国家妇幼健康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小儿消化道畸形微创手术及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此,国家卫康委妇幼司联合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2017年在15个省市开展先天结构畸形救助试点工作,2018年扩大到27个省市,2019年全面铺开。开展工作的同时也获得一些荣誉,本人荣获2016年度全国先进妇幼工作者称号,2017年我院获批国家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示范基地(全国21家、河北唯一),2017和2018连续两年度获得国家先天结构畸形优秀定点医疗机构,2019年获批国家出生缺陷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先天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9.血液内科:罗建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长,河北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省实验血液学会会长,河北省医学会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病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学分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白血病联盟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交流协会血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委员,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血友病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白血病淋巴瘤杂志通讯编委,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专家。

1984年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本科毕业留校参加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1996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取得医学硕士学位,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其研究结果为临床克服白血病多药耐药、复发预测和预后评价等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硕士毕业后回二院血液内科工作,同年参加组织创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病实验室,紧密结合临床开展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学、骨髓病理学等检测,为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使白血病及分型诊断明显提高,对指导化疗、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此实验室2008年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于1997年10月赴日本浜松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于2002年3月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在日攻读博士期间,从师于著名血液病专家大野龙三教授,主要从事白血病细胞信号传导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负调控基因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博士论文作为leading artical刊登在著名国际血液病杂志《Leukemia》上,近年来,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转化及耐药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代表性文章发表在国际著名英国血液病杂志上,担任河北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以来,紧密结合省内实际,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成立河北省血液病临床研究协作组、河北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联盟,组织开展临床研究取得成效,2006年,组建成立了河北省实验血液学会,为河北省血液病标准化、规范化实验诊断及实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30多年来,一直从事血液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在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治及基础与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在国际、国家和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博士论文作为leading artical刊登在著名国际血液病杂志《Leukemia》上。主编和参编《实用血液内科诊治重点》丛书一套、《边缘血液病学》、《白血病》《难治血液病诊治策略》、《白血病化疗学》等多部学术著作。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参加制定多项中国相关血液病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培养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教学工作者、科研先进工作者、优秀医生。

10.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专业:郝桂敏 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健康协会生殖内分泌协会常务委员。国家辅助生殖技术质量管理专家组成员,国家辅助生殖技术专家组成员。河北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质控辅助生殖技术质控中心主任。河北省女性健康与不孕症专业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共11篇,参与国家及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多项课题研究。在妇产科生殖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尤其是在妇产科生殖内分泌、不孕症、辅助生殖技术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

11.医学影像科:刘怀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怀军教授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涉及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发展状况,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诊断策略,脑白质病、脑淋巴瘤、脑功能成像、脑出血MRI及CT诊断中的若干思考等。特别是脑功能成像技术,脑缺血的影像学研究等,已引起国家卫计委卒中筛查中心的关注。其中著作人民卫生出版社基金委立题的“临床脑神经束图”一书已于今年年初出版,这标志着我省神经放射学技术的开展状况与学术现状。刘怀军教授指导的李翠宁博士在脑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大宗病例进行磁共振成像的扩散加权成像 (DTI)和纤维束跟踪技术(DTT)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白质纤 维束进行研究,客观地对 DTI 技术在健康人脑、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进行评价。DTI 与常规 MRI 结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程中各个时期进行更为全面、 系统的检查,开创性地在活体病理状态下探讨缺血性脑血管中白质纤维束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指导临床治疗。该课题的完成为临床及影像科医生理解和应用DTI这一新技术奠定了基础,有力地论证了DTI不仅具有DWI的所有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受检组织和器官的各向异性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脑白质纤维束示踪。可以此指导临床及时有效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及早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同时指导颜立群研究团队参与了MRI对多种神经保护药物在猫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影像学研究,在此科研工作期间,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动物实验及MRI功能成像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12.心脏大血管外科:陈子英,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大外科主任,心脏外科主任,职称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整合心血管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家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心脏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石家庄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及石家庄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河北省司法鉴定专家,河北省卫生系统及教育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专家库成员。

研究经历及奖项:国自然基金项目1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1项,河北省省科技厅二等奖1项,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2项,发表论文(国内外)20篇。

版权所有 @ 2012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冀ICP备13012181-2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2051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邮编:050000  总机:0311-66002999  邮箱:pub@hb2h.com
技术支持:天津市方卫信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